僧璨是处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中年画家,这个时代八面来风的文化给了他滋养和创作活力的激活,使他在思考艺术的同时,发现唯有敢于挑战自己,不断挑战自己,才能不断在艺术创造中有新的发现,也才能在不断被激活的创造精神中,对自我艺术有新的发现,并因此,使自己的艺术得以深化,并保持着常看常新的鲜活感。
在当代画坛,僧璨的代表性及其意义,在于他经历了自“85新潮”至今20余年的艺术思潮的起伏跌宕的历炼,其间思考的深入,带来了艺术的深入;这是一个从激情归于沉稳的过程,也是一个从趋同到寻找自我的过程,而且,愈至晚近其作品风格日渐鲜明,日渐以自我言说,总而言之,笔下的符号、语言、凝炼为一种内心情绪的指代和折射。
僧璨的艺术与艺术思考,体现的正是“转型”时代特有的“挑战自我”与“自我发现”特点,他的状态既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,又具有“片面的深刻”的个性化特点,而这一切表明的正是当代文化精神的魅力。
早在20余年前“85新潮”时期的僧璨,便以青春激情投入到艺术实验中,这个过程,成为他今天最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,而此后的一系列关于“新城市寓言”的水墨创作,都强烈的表明,僧璨在独辟蹊径,刻意求新,转换观念的巨大努力,值得我们注意的是,他在现实与非现实中寻找,发现与徘徊,所体现的文化意味与现代感,都为他后来的创作做了良好的铺垫,并将这种可贵的内在精神自始至终贯穿在以后的一系列作品中。
严格的说,他近期的“佛禅人物”系列创作,同样是一种内心意绪的符号转化和笔墨转化。这些取材自古典的传说、故事,题材的创作,令人耳目一新之处是,率性洒脱,酣畅淋漓,讲究笔法,极富语言特点,个性鲜明,且张力四溢;他体现的是,画家内心意蕴的丰满与充实,以及成竹在胸的意象把握与技法表现,可以认为,这是僧璨艺术的又一个阶段和又一新的领域。
才情与能力,悟性和智慧,都在近期的新作中得到充分展示。这些作品,无一例外地是性情的表达和抒写。
因为,在遵循“不似之似”与“似与不似”之间的中国画理念中,僧璨笔下的佛、禅、道等人物在极尽夸张、变形中,以“以情合理”的方式,传达特定的神韵;由于,不重人物“形似”的逻辑关系,他的想像力便获得了空间表现的自由,在画面营造上,在意象表现上,都能做到随心所欲,尽情发挥;而且,在近乎极端的造型选择中,他强调的是形式结构,笔墨意味,在几近“传神不传形”中,渲染着一种文化精神;在借鉴古人技法的同时,又融入了自己的性情,使大写意的精神与美感获得本质性表现。
传统的技法,在僧璨那里,被作了局部放大,而且给以强化,使线的运用在“意到笔不到”和“笔断意连”中,进行疏密,简繁的处理,密不透风,疏可跑马,与长线、短线,以及一波三折,起笔、运笔、止笔的节奏,韵律,力度的变化,都使扭曲、变形、夸张的人物获得了“以丑为美”的深长意味,使作品既具鲜明的形式感,又具笔墨韵致,而且传达出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符号的重新诠释,使之翻旧为新,别出新意,又具有激扬笔墨与拙、重、丑为特点的现代意味。
僧璨以现代人的情怀,以对世界艺术潮流的综合认知,确立了自己艺术的出发点,使他的艺术在贴近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的状态中,突破了思维方式的局限性,远离了唯美的浅薄与市俗;在这个过程中,挑战自我使他更上了一层楼,自我发现使他确立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目标。他的选择,带给他的是:无限广阔的前景,我们坚信这一点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